韦璐/文
2022的最后一个月里,又有两家地方系险企发生大比例股权变动。12月19日,总部位于贵州的华贵人寿发布增资公告,新增注册资本10亿元,由股东贵州茅台集团及两家新股东认购。至此,茅台集团持股比例由20%增至33.33%,重回第一大股东。新进股东的国资身份,也让这家险企股东的“含国量”进一步提升。12月7日,在沪杭甬发布的浙商保险15.3%股权转让交易中,国资股东同样扮演了重要角色。
有专家指出,地方国资委、国企积极入股或增持省内保险公司,能够在资本实力方面助力其长期稳定地发展,摆脱短期资金压力;而险企通过服务区域经济,也可以更好地找准自身经营特色,挖掘更多发展机会。对于地方系中小险企而言,放弃“大而全”,追求“小而美”似乎成为一条破局之道,但对于如何实现“小而美”,这两家险企各有自己的不同解答。 期货资讯网
华贵人寿:跳出地域框限,专注“互联网定寿”
12月19日,华贵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发布公告称,该公司12月14日召开的临时股东大会审议通过了关于增加注册资本金的议案。根据议案,华贵人寿拟新增注册资本10亿元,对应的新增股份10亿股。增资后,华贵人寿注册资本将由10亿元增至20亿元。上述增资事项待贵州银保监局批准后生效。
公告还显示,此次增加的注册资本金将由股东贵州茅台集团及两家新股东:黔晟国资、嘉鑫辉煌认缴。其中,茅台集团拟出资约4.7亿元认购约4.66亿股,黔晟国资拟出资约3.86亿元认购约3.83亿股,嘉鑫辉煌拟出资1.51亿股认购1.5亿股。华贵人寿现有其他股东不参与本次增资。增资完成后,贵州茅台、黔晟国资、嘉鑫辉煌分别合计取得该公司 33.33%、19.17%、7.5%的股份。
值得一提的是,若此次增资获批,华贵人寿的前三大股东将经历一次洗牌。茅台集团由第二大股东晋升为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由20%增至33.33%;此前的第一大股东贵州金融控股集团的持股比例从21%降至10.5%,退居第三大股东;新进股东黔晟国资将持股19.17%,成为第二大股东;此外,嘉鑫辉煌与华泰保险代理有限公司分别持股7.5%,成为并列第四大股东。
财经网金融就此次增资事宜致电华贵人寿咨询,但截至发稿未获得对方回复。
华贵人寿官网简介显示,成立于2017年2月,是一家立足贵州、服务全国的人身保险公司,首期注册资本金10亿元,总部位于国家级新区贵州省贵安新区。事实上,在华贵人寿的股东中,贵州国资有着很强的存在感。该公司由茅台集团、华康集团、贵州贵安金投、贵州金控集团等11家单位共同出资创立。 国内资讯网
财经网金融梳理发现,自华贵人寿成立之时,茅台集团就曾投资2亿元参与其发起设立,并以20%的持股比例成为第一大股东。直到2021年6月,贵州金控获批受让贵州贵安金融持有的华贵人寿1.1亿股。此后,贵安金融不再持股,而贵州金控凭借华贵人寿21%股权成为其第一大股东。
除此之外,贵州金控还分别持有茅台集团、黔晟国资10%、4.21%的股权。另据天眼查APP,黔晟国资共有两位股东,大股东贵州省国资委持股比例为95.8%。
谦谦分子合伙人赵大玮对财经网金融表示,地方国资委、国企积极入股或增持省内保险公司,能够在资本实力方面助力其长期稳定地发展,摆脱短期资金压力,以免使动作变形。这也与监管希望保险公司安全稳定运营、为客户要创造价值、对市场和消费者有所担当的期待相匹配。 房产资讯网
同时他还指出,大股东对于保险公司的助力更多地体现在市场客户、品牌、投资这几方面。就茅台集团而言,它深耕贵州多年,并在全国范围内树立了强大的品牌影响力,有着成熟的客户群体,这在很大程度上能为华贵人寿在打开市场想象空间。
尽管如此,作为地方国资重仓持股的地方系险企,华贵人寿却没有将视线框限在地域范围之内,而是走出了一条专注“互联网定寿”的特色之路。
财经网金融了解到,自2017年成立以来,华贵人寿就将公司产品路线定位于定期寿险和终身寿险,而定期寿险更是其“主打”产品。据悉,相比于终身寿险,定期寿险以高保障、高杠杆为特点,这也更符合伴随互联网成长起来的年轻群体的消费偏好。 时事观察网
在今年11月召开的第三届中国寿险业转型发展峰会上,华贵人寿董事长汪振武介绍了其公司的打法:只做产品和服务,不建立自己的队伍,广泛跟市场中所有的合适渠道合作。目前,华贵人寿的产品线只做两类险种:定期寿险和终身寿险,只专注做经代、网代和银代渠道。
当下,华贵人寿确立起了“产品和服务领先的互联网平台型保险公司”的战略定位。中保协公布的行业交流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末,华贵人寿的某款定寿产品保持50%以上的市场占比。亦有数据显示,截至2022年10月中下旬左右,华贵定寿新单保费规模达8.7亿元,为近60万家庭提供保险保障,累计赔付保险金超2亿元。
汪振武在会上表示,“华贵人寿未来也没有太大的网点规划和布局,中国市场如此之大,作为中小保险公司,我们的选择就是专注在某一类或者几类产品上做到极致,在某几类渠道合作上做到服务的极致。”
浙商财险:依托股东优势,推出“交通保险”品牌
放弃“大而全”的路线,追求“小而美”或成为地方系中小险企的破局之道,但对于如何实现“小而美”,不同险企却有着自己的诠释。
与华贵人寿深耕互联网定寿的思路不同,总部位于浙江省的浙商财险则依托地方国资股东背景优势,走出了另一条道路。财经网金融自浙商财险获悉,2022年,该公司锚定了“交通领域风险管理专家”定位,致力为重大交通工程项目提供专业风险保障。
事实上,这一路线的确定与其股东背景不无关系。
天眼查信息显示,浙商保险成立于2009年6月25日,总部设于杭州,注册资本50亿元,是国内唯一一家总部设于浙江的全国性、综合性财产保险公司。财经网金融注意到,该公司共有9位股东,均为浙江省本地企业,其中大股东浙江省交通投资集团持有浙商保险30%股权,而其实际控制人为浙江省国资委;第二大股东浙江省商业集团持有15.3%的股份,值得一提的是,其也是浙江省交通集团的全资子公司。 衡水新闻网
12月7日,浙江沪杭甬发布公告称,附属公司“上三公司”与公司控股股东交通集团旗下浙江省商业集团签订股份转让协议,将以代价7.9亿元人民币,向浙江省商业集团收购浙商保险共15.3%股份。
公告显示,交通集团直接及间接透过其附属公司合计持有浙商保险60.1%的股份。其中,浙江省商业集团持有浙商保险15.30%的股份。这意味着,若此次股权转让完成,浙江省商业集团将不再持有浙商保险股权。
而经历此次股权转让,浙商财险实际控制人及其持股比例并未发生变化,这对其股权结构也未产生实质性影响,交通集团依旧占据其注册资本来源大头。
财经网金融注意到,新股东浙江杭沪甬作为交通集团旗下子公司,主要业务为在中国投资、开发及经营高等级公路,并从事高速公路相关开发及运营,以及证券业务。
浙商保险相关负责人向财经网金融表示,此次股权转让事宜,是公司股东按照法定程序予以实施推进的。据其介绍,浙商保险作为浙江省构建地方金融体系布局的重要组成部分,肩负着支持浙江经济发展的使命,该公司坚定差异化经营路径,推出“交通保险”品牌,打造全场景产业链产品体系。
赵大玮表示,实际上保险是一项特别能支持实业的金融服务。百年前的中国寿险大王吕岳泉曾经说过,保险这种金融是所有金融服务之母。放眼当下,财产保险以及人身险包括惠民保等都为实体经济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面对科技创新与应用中诞生的新的风险类型,首台套、首批次、首版次保险、网络保险等新的财产保险形态也发挥了重要的保障作用。 石家庄新闻网
就浙商保险而言,其已为杭绍甬智慧高速、瑞平苍高速、杭金衢拓宽、杭温铁路、宁波地铁提供工程保险保障,为浙江省80%的高速公路运营提供风险保障,并逐步拓展到杭州地铁、杭海城际、温州S1线等多个轨道交通项目,累计为省内交通建设提供保险保障近200亿元。同时,推出农村公路财产综合保险,目前已将农村公路保障扩面到浙江省内15个县区,风险保障逾220亿元。
除此之外,该公司还发挥浙江交通集团跨区域协同的平台优势,先后与四川、安徽、广东等地省级交通类国企搭建合作平台,参与当地交通项目风险管理,持续提升应对不同地貌环境交通建设的风险保障服务能力,为济南地铁、广深沿江高速公路、四川九绵高速公路等交通建设项目累计提供180多亿元的风险保障。
总体看来,浙商财险也追求“小而美”的过程中也可谓独具特色。赵大玮表示,今后,险企的地域化经营一定是一个趋势,例如华贵在贵州、浙商在浙江、国富在广西,每个地区都有各自的经营的特色,未来中国的保险市场也应该是百花齐放的。“中小险企虽然整体实力比不上头部公司,但其能够在比较竞争优势下深化本土经营。以全公司的力量跟一家大型险企分公司博弈,肯定还是能够把握机遇的。”
【作者:韦璐】 (编辑:钱晓睿) 关键字: